日吉资讯
聚焦日吉动态,了解行业前沿

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有何优势?

日期2020-05-08浏览量1583次 发布者日吉人力资源软件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四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

人才培养

随着企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强烈。如何留住人才、使新员工尽快融入企业并加快成长,成了每一个企业的课题。为了打造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梯队,导师制也就应运而生。企业中的导师制,一般指的就是富有经验和技能的资深管理者或者专业人员与经验不足但有发展潜力的员工之间建立起来的支持性师徒关系。


华为人才到底是怎么培训的呢?相信很多朋友们对此都好奇不已,今天,小麦就带大家一起观看华为内部人才培训资料,让您更深入的了解华为人才培训机制,以此借鉴己身。


华为是一家特别重视人才培养的公司,从上面的资料我们可以分析得知,华为导师制人才培养更注重管理能力的提升,学徒制培养注重让新员工更快地融入华为,两种人才培养机制相辅相成。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华为在实战中选拔人才,通过训战结合培养人才。华为的英雄都是在泥沆中摸爬滚打打出来的。华为不论资排辈,所以华为的英雄“倍”出不是一辈子的辈,而是加倍的倍!


年轻知识分子,未来必将是他们的时代。


首先,在师徒关系的确立上,要坚持三个原则。想建立和监督用人部门的导师培训机制,首要任务就是确定师徒关系,那么有三个原则是需要遵守的。


第一,导师需要德才兼备。导师素质的高低,影响着该制度的效果。德才兼备方可育人。导师必须思想进步,有着较强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综合素质好,创新能力要强。有责任感,认同企业导师制度的管理理念和人才培养理念。最好是参加过培养学员的培训或是有直接的学员培养经验。


第二,专业对口,双向选择。由人力资源部根据个人的综合素质、管理能力、业务能力等指标,结合每个部门的业务特点,确定相关导师,做到不同类别导师带不同类别学员。每位导师所带学员不宜过多,3个就行了。对学员的确定,则可以综合业务部门和人事部门的双重考察。


第三,目标要明确,懂得相互尊重。已经形成师徒关系的导师和学员都需要为企业的发展服务,传道受业解惑,双方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另外,在组织实施上,人事部门要负责确定师徒关系,以及具体活动的监督、检查、考核等一系列事项。可以考虑签订师徒合同,以及在师徒关系存续期间,开展填写教学情况计划于实际反馈表,阶段性师徒总结等工作。


然后,在方法上要规范,注重因材施教。师徒制类似于学校的师生关系,但也超越了那种你听我讲的传统方式。研讨座谈会、实战演练、课题研讨、专题培训等,都是可以利用的。对培训内容的确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公司、部门业务发展,选择合适的内容。比如企业文化、岗位注意事项、业务流程、业务关键点等。至于具体培训时间,则可根据工作的安排相机而动,但也需要有一个大体的时间计划,避免无序而低效率的开展。


再就是,落实保障工作,责任分包到位。有责任才会有动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第一,领导干部层层分解目标和责任,和KPI的层层下拨类似,从人事部门到生产部门,各层领导都要承担一部分的考核指标;第二,设立特殊直达通道,定期开展从下到上的沟通,让导师和领导听到学员的心声,把握学员动态,及时作出指导和工作上的调整;第三,人事制度需要健全,要在师徒制中明确各方面问题。通过制度纠偏,通过实际调整制度。


最后,效果评价,奖惩结合。有责任就有奖惩。像话题中那样不建立奖惩制度是存在问题的。好的指导关系有赖于双方的了解,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误。为了正确合理的运用好导师制度,除了制定指导方案外,还要结合实际运行效果进行相应的奖励与惩罚。对导师的考核可以包括师徒结对质量与数量、培养方式与方法、完成质量等。对学员的考核主要是学习工作上的日常表现和导师的评价。


从建立到最后的评价,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来做,方能做好导师制的培养机制。因此,一个成功的导师制度,我认为具备以下特征:

● 自愿参加:能做到非正式组织那种“由发展需求所驱动”最好,但做不到,也要通过组织的沟通协调来尽量达成。再次强调,这里是师生双方的自愿。

● 发展非正式关系:如前所述,非正式关系也有好的一面,如何引导和利用,也是HR值得思考的问题。

● 挑选导师:注重三个方面,导师过去的成绩、服务的意愿、有效的教导交流技巧。

● 计划目标:公司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导师制度的计划和期望达成的目标。

● 计划长度:计划时长需要做一个界定。太短,看不出效果;太长,没办法做考核。

● 最低接触频率:包括导师与学员的互动频率,以及考核人员和导师学员的互动频率。

● 学员互动:和学员的互动。

● 评估计划:对导师制的评估计划。

● 奖惩:对导师和学员的奖惩。


导师的工作职责

1.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是导师最主要的职责。导师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特长,以就业为导向,对所带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

2.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出建议。导师课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交流和沟通,对他们的学习规划和未来的人生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3.实习实训指导。在大三阶段,导师以指导学生实习就业为目标,加强校内外联系,联系实习岗位,并进行指导和管理。

4.参与竞赛比赛指导。针对一些定期举办的省级、厅级比赛,导师要积极参与教研室举办的各类竞赛比赛活动,发现种子选手,鼓励所带学生积极参与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举办的各种比赛,认真指导。

5.生活关怀。发现学生因家庭、个人或其他原因存在需要帮扶之处,要给予力所能及的关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6.毕业就业跟踪。学生毕业后,导师协助辅导员进行就业跟踪,搜集职业发展相关信息,以改善和优化后续人才培养。


扎实推进导师制模式改革

1.制定明确的指导方案

指导方案是导师开展工作的文本表达。每个导师要针对所带学生的数量和其他情况,制定明确的指导方案,提交专业负责人处,由专业负责人汇总上报院办。指导方案的格式和内容要求由各专业商定。

2.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要把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作为扎实推进导师制的重要路径。每个专业每学期至少要召开一次主题明确、校内外导师参加的教学团队会议,对专业发展、校企合作、比赛组织和指导、导师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等进行专项研讨。学期初各专业要向院办提交专业教学团队活动方案,每次活动要有总结,总结包括活动主题、活动形式、活动记录、思考与改进等。

3.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检验导师制改革成效的重要形式。各专业要对校企合作有总体设计,对校内导师所联系企业做出明确要求,如联系企业的类型、数量、联系方式、联系效果等,要通过校外导师深化校企合作,拓展合作领域。每学期期末,所有导师提交校企合作工作开展情况,由教研室汇总上报到学院办公室。学院组织校企合作汇报会,专业负责人、导师做主题汇报。

4.举办专业技能比赛

专业技能比赛是检验导师制培养成效的有效形式。各专业确定比赛主题、组织比赛时要紧紧围绕导师的培养方向和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其他权威机构定期举行的高级别大赛开展,把比赛作为检验培养成果、发现人才的平台,以赛促赛、以赛促教。新闻专业每学期举办摄影、摄像、创意策划比赛各一次;文秘专业定期举办写作比赛,鼓励学生向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投稿;应用英语专业第一阶段指导结束后举办英语口语和写作比赛,第二阶段指导期间根据幼儿园、小学、幼儿培训机构培养方向,举办少儿英语职业技能比赛;商务英语专业第一阶段指导结束后举办英语口语和写作比赛,第二阶段指导期间根据涉外商务秘书、跨境贸易英语客服、跨境营销培养方向,举办有针对性的比赛。

5.邀请校内外知名导师开展讲座

邀请知名导师开展行业知识和业务技能讲座,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开展导师制的工作内容。各专业每学期要至少开展一次这种活动,举办讲座前和教研室负责人沟通,做好讲座实施方案,留存有关材料。


政策保障

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我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办学特色,大力推进的重点工作。为了进一步保障导师制改革落到实处,学院在政策上给予保障和支持。对各专业推行导师制的具体活动,如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校企合作、专业技能比赛、导师讲座等,学院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所需要的场地、人员等后勤服务,进行协调,给予保障。

人生就像一盘棋,一旦落子就不能反悔。过去,也许有过荣耀,或许经历挫折,都不必太在意。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走好脚下的每一步,下好眼前的每步棋。把每一个平凡的当下都努力过得精彩,才能给未来留下最美的回忆。